【党委宣传部 吴蓉、夏文彬/文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重要论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3月28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教育厅)主办;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文化和旅游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团委,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固原市委、市政府联办;宁夏师范大学、固原市教育体育局承办的“三十载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铸魂育新人”——全区情境育人思政课在宁夏师范大学古雁校区举办。
本次全区情境育人思政课充分挖掘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师生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的教育意义,邀请固原二中原校长韩宏,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标兵、固原二中特级教师、宁夏师范大学1989届校友张小玲,彭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三级调研员杨占辉,固原二中2006届校友、优秀青年代表、团固原市委副书记杨洁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行走的思政课”亲历者,通过现场讲述红色故事、青春故事、奋斗故事,以情境思政课堂形式让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大中小学生共同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广大青少年增强认同感,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宁夏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海龙出席并致辞。固原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宁夏师范大学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部)党委(党总支)书记,固原市中小学师生代表,宁夏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参加。


全区情境育人思政课作为“三十载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铸魂育新人”——全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有效载体,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是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力实践。

宁夏师范大学作为全区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高校,建校50年来始终扎根六盘大地,深耕固原这片红色热土,坚持将红色基因作为育人底色,三择校址、五易其名,形成了“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家国情怀一条主线,务实教学一以贯之,服务基层一心一意”的办学传统,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褒奖。长期以来,宁夏师范大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体化办学,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加强红色资源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红色资源育人“富矿”,蓄力打造“66691”红色文化特色思政课育人模式,有效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创新建构“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引领广大青年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培根铸魂育人根基进一步夯实、“大思政课”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效进一步显现。

历史的风掠过耳畔,纪念碑的轮廓在晨光中清晰,脚下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呐喊与坚守,被时光沉淀的革命故事,永远值得铭记。宁师大青年学子以赤子初心,齐声朗诵《走向纪念碑》:“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 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前进!前进!前进!”

“成长的价值不在于征服多少困难,而在于在困难中选择担当生命的旗帜,永远要为信仰而飘扬青春的光芒,永远要为责任而绽放。”在弘文中学白静怡同学饱含深情的讲述中,感受迎难而上的攻坚意志和守望相助的集体情怀。

“徒步百里任山河,是我青春岁月中的深刻记忆。它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年跋涉的滚烫心跳,如今化作星河垂向更远的地方。固原二中2006届校友、优秀青年代表、团固原市委副书记杨洁以“实践”“坚持”“传承”为关键词分享感悟,青春把二十载答卷刻进星光照亮的山岗。


108里路,丈量着山河,也丈量着青春与信仰的距离,它像一粒精神火种,在青少年的心田生根发芽。当历史光影与青年热血相辉映,固原二中的同学们在红色历史情景剧《信仰·长征》中,以炽热情怀演绎革命史诗,用青春热忱重走精神长征。

“‘西海固’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学子,受到六盘山红色环境的浸润,走下来没问题”“这段路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不信,就请你把它珍藏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30年前,他第一个出发;30年后,他兑现诺言,与我们相会。在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师生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发起者、组织者,固原二中原校长韩宏的动情讲述中,感悟“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吃苦,更好茁壮成长”的初心。

“年轻的战士,将生命抛洒在山岭之上,长眠于黄土之下,他们用铮铮铁骨守初心,以血肉之躯担使命。”彭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杨占辉深情讲述任山河战斗的经过及其意义,让青年学子用心体悟这场胜利的来之不易。

挖掘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红色资源育人“富矿”,打造“66691”红色文化特色思政课育人模式,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创新思政课形式,将红色场馆变为育人现场,革命故事化作鲜活教材。在宁夏师范大学王鲁玉博士的课堂上,粉笔灰落成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青春正以拓印山河的方式书写答卷。


每粒斑驳的弹壳都在讲述血色往事,每道战壕的褶皱都藏着未褪的呐喊,此刻山河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是历史与未来的立体声场。在宁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情景教学片段《山河回声》中,青年的心跳与先烈的脉搏共振,信仰的回声在山川沟壑间,激荡出永恒的青春波长。

脚下土地不仅是实践的原乡,更是真理与情怀的共振磁场。在宁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欢同学“行走的思政课”体验中,书本的墨香与泥土的芬芳相融,思想的根系穿透层叠的山川,生长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年轮。

“30年传承,聚拢来是精神,摊开来是故事”“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道路上”她以青春丈量青春,用灯火点燃灯火,每一步跋涉都在拓写师者的坐标。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标兵、固原二中特级教师、宁夏师范大学1989届校友张小玲老师携千万次课堂回声而来,忆百里山河铭心志,谈三春母校润根魂。


每道青铜裂纹蛰伏千年的对话,每页古卷余温点亮万里的星光,课堂的星火汇入社会的长河,青春脉搏敲击时代的刻度。在宁夏师范大学青年师生的歌声里,思政微光熔铸成山河长卷的印章,当《如愿》的旋律漫过六盘山,我们接过滚烫的星光与未凉的薪炭,让盛世如你所愿。


全区情境育人思政课是一堂高质量、有深度的思政大课,也是一场感人至深、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聆听课程的学生表示,沉浸式课堂让革命精神直抵人心、让思想伟力浸润心田。“沉浸式学习+艺术化表达”的创新模式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让红色历史从书本中“活”了起来,既感受到真理的味道特别甜,更体悟到信仰的力量分外强。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在努力学习中丰满理想羽翼,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投身实践中践行爱国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审核:杨改红 责编:夏文彬 编辑:吴蓉)